长音是吹好竹笛,练习运气的最基本方法,它对增强嘴的力度和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天可在吹奏乐曲以前,练习十分钟左右,以达到运用自如。
练习时要注意三点: 1音准--在练习长音时,除了注意音阶准确外,还要注意每个音从起音到结束,音准始终如一,不能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就要放松些;吹高音时,风门小,口风急,“口劲”就要收紧些。
“风门”、“口风”、“口劲”三者密切配合后就能保持音准。
2音色——吹低音时要求音色圆润、浑厚;吹高音时要求音色清脆、明亮,防止发出漏气的声音。
3呼吸——吹奏时呼吸要自然。
每次呼吸多少,要根据乐句长短而定。
一般长乐句多吸,短乐句少吸,不宜过剩或不足,否则会造成呼吸忙乱,影响吹奏流畅。
所有的笛子技巧有哪些?
笛子演奏中的呼吸问题1、何谓“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指的是通过肋间肌的收缩与放松,牵动肋骨、胸骨一起一伏,使胸腔扩大或缩小,使肺部达到呼吸的目的。
2、何谓“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指的是由隔肌收缩使得横隔膜下降,肺泡向下伸展挤压腹腔,腹肌放松向前下方自然扩张,同时腰肌、肋间肌自然外扩,达到扩大胸腔以进行呼吸的目的。
3、何谓“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主要只借隔肌、腹肌等柔软的弹性肌肉进行收缩与放松的动作,协助肺叶作向下扩张的呼吸动作,并借腹压的反作用力,达到呼吸的目的。
4、笛子演奏最好选用“腹式呼吸法”而不是“胸式”或“胸腹式”的原因? 其一、胸式呼吸法中起作用的肋骨、胸骨本身没有弹性,不可能像腹式呼吸法那样利用横隔,通过隔肌的收缩自如的弹性,以 腹为支点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
其二、胸式呼吸法把气吸在肺的上部,易使气滞于胸口,造成紧张压迫状态,把气憋得难受。
使用不当时,更易得内伤。
其三、腹式呼吸法如同中国气功里所讲“上虚下实”一般,演奏时力发自两脚,就像丹田发力一般,重心在下不会有头重脚轻之感,利用腹部作为支点,全身力量都有了支撑。
其四、腹式呼吸可帮助按摩内脏,达到延年益寿的健康目的。
其五、胸式呼吸时肺泡是前后左右扩张,不仅费力且气息无深度可言,反观腹式呼吸,它是采用上下扩张,不只运气自如且较具深度。
5、女性吹奏者真不如男性吗?事实上从肺活量看,男性正常值为3656.5ml左右,女性正常值为2511.3ml左右,生理上较男性吃亏些。
但是只要经过生理辅助、心理辅助、 技术辅助,女性甚至表现得较男性为佳。
在生理上可借助游泳、慢跑来提高肺活量;在心理上,对自己要有信心,女性吹奏乐器较有感情, 音色较优美;在技术上,女性的呼吸方法可试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基本上这是西方公认的较科学的呼吸方法。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功力是日积月累的,只要持之以恒,当能日起有功,乐展风华!6、何谓“抢气”? 抢气一般用于快速乐曲中连续吹奏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时。
抢气主要是用口吸气且动作要快。
7、何谓“循环呼吸”? 循环呼吸又称吞气,原是唢呐的吹奏技巧。
方法是当一口气将尽时,迅速把舌头向后收缩,同时使下颚扩张,把气存入口腔,然后通过上、下 颚及两腮肌肉的收缩,将口腔中的气挤压出去,同时用鼻吸入新的一口气,而后巧妙地吹出使笛音绵绵不绝,这便是“循环换气”。
竹笛技巧---花舌
控制气流,舌头和嘴随着气流动就行了 以下参考: 花舌,即打“吐噜”,是在笛子演奏过程中,舌尖微触上腭,在呼气对舌尖冲击的同时产生连续、快速的颤动而发出的碎音效果,类似“吐噜”之声。
花舌是笛子演奏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它适于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能增加笛子的音量,状如急风骤雨,具有强烈的气势,另外也能奏得如淙淙流水,欢快流畅。
虽然如此,但它却不像吐音那样运用广泛,因为在一首乐曲中,如果花舌过多,则可能使人感到繁杂吵闹,因此更准确地说,花舌在笛子演奏中,则更多地是担任点缀的作用。
花舌如运用得当,可以有力地表现出乐曲的强弱对比和明丽谐趣的良好效果。
在一般的教材中对花舌的技术介绍大都比较简单,在演奏实践中,花舌的技巧也的确比较容易掌握,但在练习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在吹奏花舌时,必须保持正确、稳定的吹奏口型。
二是在吹奏花舌时,要注意舌根适当用力,稍向后缩,舌尖松弛且富有弹性,经过舌尖和上腭间的气流需急促有力,且要密集连贯。
三是花舌与吐音的结合要巧妙,一般情况下,长花舌的碎音效果是“吐噜噜……”,短花舌则有“吐噜”和“吐吐噜”等,需要灵活巧用。
另外,显然用内吐的方法是无法达到以上效果的。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